滕家庄:一个远近闻名的教师村
泗水县泗河北岸滕家庄村,与孔子故里曲阜市接壤,不仅是一个博士多、教授多的博士村、教授村,而且是一个教师多的教师村,在当地颇有名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滕家庄村常住人口不足400人,总人口只有800人;然而,由于受孔子崇文尚才、尊师重教传统文化的滋养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小村庄格外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教师、教育事业。该村先后培养出100多名大学生,其中8名博士研究生和20多名硕士研究生及国外留学生,而且培养出60多位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
滕家庄村走出的教师,不仅数量多、层级全,而且毕业学校档次高、个人素质优、社会贡献大。既有知名大学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教授、讲师,也有默默耕耘奉献在军事院校、城乡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学一线的教师,以及高校县级领导干部、县市教育局长、县招办主任、中小学校长等。
全村60多位教师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张瑞甫的教师家庭,其次为张瑞学、王文度、张瑞勤的教师家庭。
张瑞甫,从父亲开始,不含任教的妹夫和外甥女,也不包括外祖父家的19名教师,仅籍贯在滕家庄村的他一家3代就有15名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张瑞甫夫妻2人、两个弟弟、3个弟媳、女儿、儿子、儿媳、侄子、两个侄媳和侄女都是教师。张瑞甫家累计教龄长达330多年,他家教过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中小学生,以及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外留学生,有10万多人,可谓桃李遍天下。
张瑞甫家,作为教育世家,家训为“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率先垂范,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职业称号”。这种优良家风、家教、家训,一直激励着他和他的家人争做为人、为学、为师的表率。
张瑞甫的父亲,1961年曲阜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分配到滕县(今滕州市)和泗水县担任中小学教师、校长,直至退休。
张瑞甫本人,为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的曲阜师范大学第一届中文专业本科生,1982年初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他用30多年时间创立起填补国内外空白的新兴学科最优学和人生最优学与社会最优化原理;主持和参与完成6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独立和主编、副主编、参写出版10多部专著和教材;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新兴学科》等报刊发表90多篇论文;被誉为“最优学和人生最优学与社会最优化原理创立者”。
不仅如此,在张瑞甫的引领影响下,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并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女婿,也准备兼任研究生导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堂侄、堂侄媳,在济南大学读本科的堂侄女,不久也将成为教师。
张瑞学(张瑞甫本家的四哥),1967年山东大学数学系毕业,山东省优秀教师。历任曲阜市教育局副局长、曲阜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副校长等。其长兄、三哥、爱人、女儿、侄子、侄媳、侄孙子、侄孙女有9位中小学教师。堂哥、堂侄也是教师。
王文度(张瑞甫堂伯家的本村姐夫),197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毕业,中学教导主任,高级教师。大儿子、大儿媳大学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二儿子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二儿媳硕士研究生毕业,均为安徽工业大学副教授。全家有5位大学和中学教师。
张瑞勤(张瑞甫堂叔家的二弟),父亲为小学教师。本人大学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爱人、儿子、侄女为中小学教师。全家3代有6名中小学教师。在山东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的侄女,很快也将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吕光社 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