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最新:《人生之路》巧珍原型揭秘!李沁的“黑”,终于被证实了
《人生之路》开播以来,李沁版本的巧珍,遭来了许多骂声。最大的争议,就是李沁的脸化得太黑,看着不像农村人,不符合观众心中的巧珍形象。
但有一个关键人物,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了夸赞,说李沁版的巧珍很贴切,像她年轻的时候。
这个人,就是巧珍的原型,吴春娥。陕西甘泉道镇六里峁人,系原城关供销社职工。
(相关资料图)
当年,路遥在甘泉写小说《人生》时,一直在乡村寻找人物创作灵感。当时的道镇党委书记陪同他到六里峁采风。
在那里,路遥遇到了会做花馍和炖羊肉的吴春娥。吴春娥是个朴实勤快的姑娘,那双巧手捏出来的面花太好看了,让路遥突然有了灵感,脱口而出“我找到刘巧珍了”。
自此,巧珍的基本人物特征,有了定论。
对于2023版的《人生之路》,吴春娥说,这部剧拍得挺真实的。八十年代条件不大好,姑娘们是风里吹、太阳晒着干活,再漂亮的也都黑了,不过挡不住那个生活的劲头。
《人生之路》中的巧珍,会做枣花馍,这也是贴合人物原型所来的。李沁饰演的巧珍,善良、淳朴、踏实、勤恳,也是真实的性格还原。
花馍,又称为“面花”。主要流行于山西、陕西等地,是一项民俗艺术,被评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乡间的花馍有很多讲究,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老人过寿、小孩满月等,都要准备不同类型的花馍。
一双巧手,一颗金子般的心灵,是巧珍最为珍贵的品质。只可惜,高加林不懂得珍惜。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人生之路》中的巧珍,在经历了高加林的“背叛”后,终于认清自己和他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转而嫁给了一直痴情等她的马栓。
马栓老实勤恳,又会烧制陶缸,有门赚钱的手艺。最重要的,他对巧珍一心一意,要是娶不到巧珍,宁愿打一辈子光棍。
连刁钻的刘立本,都夸赞马栓是个好后生,能干,脑子活。做他女婿,很满意。
通过关系进县城工作的高加林,被张克南的母亲举报了。高加林的人生,一下子又被打回了原点,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
看着马栓迎娶巧珍的花轿队伍,高加林落寞了,他这才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
高加林告诉德顺爷,巧珍像一块闪光的金子,自己得到过,却像土圪塔一样扔了。
曾经,巧珍的真心付出,他视如草芥。再回首,只留余恨。
回顾刘巧珍和高加林的恋爱过程,一直位置不对等。巧珍让自己“卑微”到了尘埃里,完全按照高加林的想法在生活着。
高加林在黄亚萍和刘巧珍之间左右摇摆,一边贪恋巧珍的默默守护,一边抵挡不住亚萍的热情示爱和前途诱惑。
当初,“被迫落榜”的高加林无奈蜗居在村里教书时,是巧珍用金子般的品格,温暖和慰藉了他。
屈从于现实的一点温暖,高加林同意和刘巧珍在一起。可在不经意间,高加林又对巧珍,有着发自心底的“嫌弃”。
高加林夸赞画报上的女明星漂亮洋气,巧珍为了博得他的欢心,特地去做了一个和女明星一样的卷发发型,却被高加林吐槽“不土不洋”。
高加林和巧珍约会,看见自己同事,会下意识的躲避,不想让这层关系被人知道。
高加林的父母想和刘家把婚事定下来,却遭到了高加林的阻拦。高加林故意拿工作忙当借口,把婚事往后拖延。
他其实并不想娶巧珍,但一下子又找不到“理所当然且光明正大的反对理由”而已。毕竟,巧珍对他太好了,好到其他人看着都为之感动。
高加林和刘巧珍,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巧珍对高加林的聊天日常,就是村里的琐碎家事,比如谁家的老母猪死了,死了几只。
高加林对此很不耐烦,嫌弃巧珍“没有文化底子”,说话啰嗦无趣,让她学点“文学表达”。
一脸迷茫的巧珍,根本不懂得“文学表达”为何物。认知层次不同的人,聊天不在一个频道上,难以共振。
高加林身上有着清高和傲气,而这点和巧珍格格不入。
巧珍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良人。后期,她和马栓二人来到上海,遇见了贵人付阿婆,从此打开眼界,发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最终从一个农村女性突破自我,拥有自己的事业,改变了人生。
关键词: